阳光烂灿的日子

--记录所有碎碎念

爨底下游记

| Comments

清明放假的时候和朋友出去玩了一天。算是踏青吧。北京西北面的门头沟的一个叫“爨底下”的小村子,据说是保留了明清时代的村落面貌。“爨”这字读“川”,第四声。后来在村子里了解到意思是“灶”的时候,一直又误读成“灶底下”了。

村子或许是以前的村子,但我完全领悟不到明清时候的风貌了,不过文革时的标语还清晰可见,”用毛主席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“ 之类的。村子里的房子全成了客栈。或许只有住进去了我才能嗅到一点古风,可惜那天人太多,不预订根本没地住。

后来才发现这地,原来是《投名状》土匪窝的拍摄地。怪不得有点眼熟。但说到底,所谓的旅游,都是人挤人,一堆人对着一些所谓的古物按快门。嗯,单反旅游团啊。在当时,俺们拿卡片的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了。

不过后来沿山路探山洞一段感觉不错。关键是没人,乱石小径。并且接近天黑,以及带着住店无望,有可能露宿山洞的可能性,当时就觉得,有帐篷不错。我还真没露过营哩。

天真黑了以后,觉得景点也看得差不多,住宿不如回去便宜,于是打车回北京了。总体感觉不错的。

下面是朋友写的游记,里面的友人是我,照片以后补吧,都在他相机里。

(转)爨底下游记
近来常居陋室,心中压抑,得遇清明天气晴朗,遂思去爨底下游玩,解放天性,电致三友,一友愿同行。是日,于午间抵苹果园,因友人晨起未食,腹空而饥,故至店家食汉堡二。食毕,择队而候车,车至,未末抵斋堂,购物,雇车至村中。
此村传为前朝旧居,今亦有百姓居其间,房舍多古居,屋舍皆面南,傍北坡而建,远望似环状。村中有一街,环街皆客栈,与友人欲住店,然近来京城客旅甚多,所问店家皆言无房,吾等只愿求一容身处,柴房亦可,然不遂愿。无碍,复又游玩,沿街而行,街窄,人众,车多,步缓,偶有蛮夷人操鸟语而过。此街短,少倾,抵街尾,复至街中,沿北坡而上,观山人居所,一屋旁有石碾,摄之。一墙有语录,亦摄之。行而摄之,步至村中高处,见一财主居所,出入皆游人,遂与友人入而观之,院中四方各有一房,上房居北,须登阶而之,东西厢房各一,皆上锁,南为厨房,内有游人进食。上房之侧有一路,容一人过,沿此路而行,上至一房,此房有小院,院中游人谈者摄者不一。此房于村中高处,院中可望各户。房有三间,中有桌椅贡桌之类,左右无物,旁另有一储藏室。墙有木窗棂,猫洞之类。我与友人站窗内外望,先后摄之,意为望财(旺财?汪!)。
出财主家,东行,爬至半山,有一舍,内置关公像,前有一亭,挂一钟,此坡可观村貌,故逆光又摄之。友人欲仿一封面,故弄姿而多摄(注:友人,男)。下山,问一妇欲求宿,告之须三百。又闻山中七八里许有店家可宿,途中亦有游玩之处,遂行。申时至一处,前后无人家,旁有路标,几处古景。友人觉此处甚好,欲往观之。此路颇陡,先至仙女池,后至一山洞,此洞颇大,洞内平坦,我与友人言解放天性。友人玩兴大起,练咏春拳,我亦练醉拳,感觉甚是酣畅。练毕,商议住宿,言回村再议,后经一线天回村,已酉末,更无客栈,遂唤来车夫,二百回苹果园。与友人别,归家。

Comments